全国最美基层民警“口哨哥”曾祥富

来源:常德市武陵区人大常委会 发布时间:2020-01-20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 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,坚守路面一线工作33年,有的都是真切的亲民爱民;他3年吹坏了86只口哨,创新“口哨交通指挥五步曲”交通疏导法,极大提高了辖区路口通行率,被群众称赞为“口哨哥”。他就是曾祥富,常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四大队路面执勤民警。

  多年来,曾祥富先后荣获了“湖南省优秀人民警察”“湖南文明交通好交警”“常德市十佳人民警察”“常德市十佳政法干警”等荣誉,并荣获公安二等功1次,公安三等功3次。2019年12月6日,被中央宣传部、公安部授予全国“最美基层民警”荣誉称号。

0772ba1cce7f4a5c896847cb4da9c5d4.jpg


  创新“五步曲”,3年吹坏了86只口哨

  疏导交通,是交警最重要的工作之一。可每个城市,都会有那么几个“必堵”的路口,曾祥富执勤的常德市芷兰路口就是其一。芷兰路口周边路况比较复杂,不仅有常德市最大的中小学校,还有最密集的居民小区。该路口由于南北方向道路狭窄,无法设置提前左转道,高峰时段仅凭交通信号灯无法确保畅通,稍不注意路口就会瘫痪。

  常规方法效果不好,就要想些新办法。曾祥富经过反复观察研究,想到了“吹口哨”。“嘀,嘀嘀……”曾祥富把口哨吹出节奏,不同的频率代表着不同意思。“停止、直行待驶、直行、左转弯待转、左转弯”,曾祥富用吹哨子+打交通手势的方式,向司机和行人传递五种交通信号,看到哪边车流量大,就优先放行。这个方法从声、影、动作等方面加强了交通指挥的灵动性和直观性,他称之为“口哨交通指挥五步曲”。

  “有些驾驶员遇到红灯就看手机,我一吹哨子就把他的注意力拉回来了。”曾祥富用哨声配合着红绿灯,再加上直观的手势,让一个绿灯只能过7、8台车的路口,提高到可以快速通行20到30辆车。

  口哨的方法有用,但是也很辛苦。最初吹这种口哨音时,曾祥富的嘴吹肿了,嗓子也发炎了。好在他平时就爱吹萨克斯、葫芦丝,属于“专业人士”。他根据吹唢呐的原理,在哨子中加入垫片,先后实验了6种口哨吹法,最终找到最适合的“基础哨”,先后8次试验改良终于将口哨声音提升了20分贝,吹起来也没那么累了。

  3年来,曾祥富共吹坏了86只口哨,换来的是芷兰路口交通拥堵指数下降了60%,交通事故减少了30%。3年来,他每天在路口上万次的来回走,上万次的手臂指挥,用自己的“辛苦指数”换来了群众“幸福指数”。

  33年坚守最前线,保持“零投诉”

  2016年3月,交警大队的领导考虑曾想将他从一线岗位调回机关,安排稍微轻松一点的工作给他。可是,曾祥富却拒绝了。他主动卸任中队长职务,向组织申请继续留在一线。“这么多年来每天和群众打交道,每天与车辆为伴,已经习惯了路口。”曾祥富说,看到路上堵车他心里就堵,看到司机焦急他心里更急。

  在芷兰路口不远处有一家盲人按摩院,盲人按摩师邹元华和同事们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这个路口。只要曾祥富看见了他们,就会吹响口哨,牵着他们走过斑马线。“他的哨声吹得很密很紧,我一听,就知道是他来了,他的哨声给我一种安全感。”日复一日的牵手,邹师傅和同事虽然从没见过曾祥富,但他们熟悉了口哨声音。“感谢曾警官每一个清晨的陪伴。”

  对待群众温馨,面对违法者却是严厉。有一次,驾驶员郑某因涉嫌酒驾被曾祥富查处,郑某态度很嚣张,扬言自己背后有靠山,如果不放行就绝不放过曾祥富。面对他的恐吓,曾祥富没有丝毫畏惧。郑某又转变态度请求通融,曾祥富仍坚持原则,对他进行了30多分钟的教育,最终郑某心甘情愿接受了依法处置。

  “在岗一分钟,奉献六十秒。”在执勤执法工作中,曾祥富面对车主金钱贿赂、请他高抬贵手时,他始终不为所动、严词拒绝;当“毒驾”人员恐吓威胁、恶意报复时,他毫不畏惧、正气凛然;当亲朋好友找他说情通融时,他坚持原则、耐心解释、寻求理解。33年来,曾祥富先后纠正和处罚交通违法行为12万余起,始终保持着“零投诉”的记录。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